7月22日,我鼓起勇气去了一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北部院区。
这是33年来,我第一次为自己的牙齿专程去看牙医。
一个多小时后,我的牙齿如释重负。多年紧绷的心,瞬间松了绑,眼前的这个世界明媚而灵动了起来。
△ 余老师的投稿初衷
牙齿黄——
我的青春一直是阴天
回想起来,儿时的我有诸多陋习:爱吃糖、没有坚持早晚刷牙、不饭后漱口、睡觉前几分钟还在吃东西……
父母没有纠正我的这些不良习惯,学校的老师也没教过我注意口腔卫生。带着陋习,我度过了童年。
初中时,我就发现自己的牙齿开始泛黄,但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。直到高一,在一次聊天中,同学突然停住话题而问道:你的牙齿怎么了,有一颗好黄。
当时的尴尬场景,至今历历在目。对于牙齿黄这件事,我一直掩耳盗铃。彼时被别人揭穿,那种惶恐、不安,就好像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,本以为瞒天过海,却让人发现了。
我暗下决心,勤加刷牙,但仍不见症状好转,又因为没有直接的疼痛,从来就没想到——看牙医。眼见牙齿一天天黄下去,我也无计可施,只能偷偷藏起来,笑容越来越少。
至今,我都记得,当时的自己对电视里牙膏广告中拥有一口洁白牙齿的女主角,有多么的羡慕嫉妒恨!
更黄了——
恐惧吞噬了我
转眼间,我上了大学。
一个暑假,陪堂妹去她们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牙科医生那里矫正牙齿,我本打算顺带咨询一下我的牙齿。可没在诊所待一会儿,我就完全打消了念头——医生太凶了!
那位医生严厉责备患者不爱护牙齿的口吻,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犯了罪一样。我担心自己一张嘴,就会被劈头盖脸的一阵数落。
那次经历不仅错过了就医机会,还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:牙医很凶,没保护好牙齿是一件可耻的事!
这种阴影一直笼罩着我,大学毕业、参加工作、结婚生子……眼见牙齿黄得越来越厉害,有时刷牙会出血,吃苹果也会出血,甚至自己都能闻到口臭……绝望中的我,一度埋怨妈妈,怪她把牙齿不好的缺点遗传给了我。
认为自己的牙齿无可救药后,我整日幻想,可能在不久的将来,自己会丢失整副牙齿而早早安上假牙,又或者会患上口腔癌......
被恐惧包裹的我,从来不敢在网上查找关于牙齿健康的任何信息,更不敢看牙医。
结石?——
寻求自救之路
冤家路窄,今年单位的年度常规健康体检中,首次将口腔健康作为体检的一个重要项目。
体检前,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放弃这个项目。一想到要将我那副丑陋不堪的牙齿暴露给医生看,我就害怕。
激烈的思想斗争后,我觉得是该面对的时候了——我的孩子尚小,我要给孩子做健康榜样。
很幸运,体检是一对一的。不会在很多人面前暴露我的牙齿,让我放松不少。
由于害怕责备,在医生检查前,我就主动认错:“医生,我的牙齿很糟糕。”年轻的女医生和蔼地说:“让我看看”。她看了之后说:“你这牙结石确实很严重了”。
没等她说完,我又抢着认错:“都怪我小时候生活习惯不好。”本来等着被责备,哪知医生说:“习惯不好是一方面,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意识问题,每个人的口腔环境有差异,但是只要你养成健康的洁牙习惯,定期清洁牙齿,你这牙齿就会恢复健康的”。
我的牙齿还有救!我当时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。
活在阴影里这么多年,原来我的牙齿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。不久,体检报告出来了,就口腔健康这块儿的结论是:牙结石严重,牙龈红肿;建议是:洁牙,保持口腔清洁,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。
体检报告无疑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接下来,我就寻思着如何治疗我的牙齿了。
重见天日——
我的牙齿竟如此可爱
下决心治疗后,我关注了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”公众号,恶补了一些关于口腔健康的知识和挂号常识。
恰好当天小编推送一篇文章——《三十五岁了 牙齿矫正来得及吗?》,这犹如及时雨,让我因牙齿而濒临干涸的心灵,重新生起了希望——是的,来得及,我还可以在这个年龄段挽救我的牙齿。
第二天一早,我就直接到医院挂号就诊了,为了全面了解我的口腔问题,我挂了牙周科。
就诊前,我仍然主动向医生说了自己的问题:我有很严重的牙结石。那一刻,内心很是难为情,一个看上去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人,牙结石却如此严重。
医生看后说,牙结石确实有些严重了,幸运的是还没有出现牙齿松动,如果治疗晚了,牙齿松动了,就不好处理了。
我的心紧了一下。
在医生的指导下,我当场做了洁牙。本来医生预计四五十分钟完成,后来整整花了1个多小时。
洁牙完准备离开时,我在诊室门口的一面镜子上,特意照了照:是的,牙齿已经彻底换了样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直到此时,我才看到自己牙齿的真实模样:可爱极了!
那一刻,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。
日后,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:生活中很多事情,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,要放松心情,充满自信,勇敢地面对问题。